【能源】從亞馬爾項目成功運作解析國際油氣合作新模式
截至2月25日,亞馬爾項目一期年產55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工程投產以來,已外銷11船LNG和3船凝析油,工程總體進度超過92%。
作為繼中俄原油管道后中俄經貿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亞馬爾項目被中俄兩國領導人高度評價為中俄合作的“壓艙石”和“風向標”。其成功實踐不僅為中國石油積累了北極資源開發和大型LNG項目建設管理的技術和經驗,更重要的是為中國企業開展海外油氣合作特別是“一帶一路”合作探索出一種全新模式。
尋求利益契合,構建優勢互補,各方相互支持、協同發力,為項目順利實施創造條件
亞馬爾項目啟動5年來,在俄羅斯諾瓦泰克、法國道達爾和中國石油三方股東的共同努力下,來自全球15個國家的建設者克服諸多困難,在人跡罕至的茫茫北極拔地建起全球最大的LNG極地超級工程,這再次強有力地證明——合作共贏才是世界石油工業發展的主流。
項目大股東諾瓦泰克作為私營企業,多年來培育形成了經營管理精打細算,依靠技術創新引領企業發展的理念,并能以較優惠的條件吸引能力互補的合作伙伴,在工作中注重發揮各方優勢,協同發力,最終使這一超級工程從藍圖變為現實。
俄羅斯的能源產品需要市場,中國需要穩定的能源供給、需要走出去。中國石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亞馬爾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引入中國企業參與項目建設,打造了中俄油氣合作新平臺,與合作伙伴一道實現了共同發展。
最為關鍵的是,亞馬爾項目因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在實施過程中高度重視各方利益關切,實現了在利益交集上與國家戰略、邊疆地區開發、民眾需要、伙伴訴求的高度契合。
對俄羅斯政府來說,亞馬爾項目所在地將成為北極圈內集鐵路、河運、海運、航空為一體的交通樞紐,為俄羅斯開拓北極航道、帶動極地資源開發等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亞馬爾項目在保障關鍵技術可靠且經濟的前提下,盡可能實施本地化。亞馬爾項目建設了高標準機場和容納3萬人的營地,大幅改善了氣候惡劣偏遠地區人員倒班交通、居住和飲食方面的條件,不僅保證了工作需求,而且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環境與社會責任方面,亞馬爾項目尋求創建與地方政府、土著居民、項目建設者的良好關系。按照“赤道原則”規劃,高于本國規范和一般企業標準建設。投資超過4000萬美元建設了鉆井泥漿回收處理站,出資為土著居民建設定居房屋,贊助牧民子女學校。
所有這些都向俄羅斯社會展現了私營企業和外國投資者的良好形象,為俄羅斯政府支持企業創造了良好氛圍。
立足自身優勢,務實制定策略,執行團隊嚴密組織、精細工作,確保項目實現雙控目標
亞馬爾項目建設規模大,每部分單獨來看都是一項巨型工程。同時,北極自然條件惡劣、生態脆弱,社會和基礎設施依托嚴重缺乏,關鍵裝備需要全球范圍內的技術支持和市場運作。在這樣的條件下,項目依然實現了建設進度和投資控制雙達標。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單獨完成如此復雜艱巨的工作,亞馬爾項目成功的奧秘是團隊合作。
亞馬爾項目關鍵工藝設備由西方制造,模塊化建造分布在亞洲10個場地,包括北極現場在內最高峰時有超過200家公司近6萬人同時為項目工作。項目關鍵路徑上的重點工作環環相扣,是影響整體進度的最主要環節,而進度又是影響投資的重要因素。
為此,油建公司總工和總經理出身的諾瓦泰克總裁親自坐鎮,邀請道達爾公司總裁,中國石油、德希尼布等主要領導,每月一次在模塊廠和北極現場召開協調會。國際大公司高層構成的協調工作組,有效調動了各方資源,推進了項目實施。
基于諾瓦泰克和俄羅斯承包商在北極地區多年來特有的適應性工作經驗,亞馬爾項目將上游、入廠設施,以及3座5萬立方米凝析油儲罐、輔助工程、港口、電站等近70億美元投資規模的工作量,劃分為多個單項合同。業主直接面對多個承包商和供貨商,一方面減少決策鏈條增強推動力,保障了工期;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本地承包商的低成本優勢,節約了投資。
在LNG廠和儲罐方面,選擇兩個不同但都是由國際一流工程公司組成的聯合體分別作為總承包商,既可共享部分資源,又可相互替代,規避了單個承包商可能的壟斷或無力執行合同義務的風險。
LNG模塊海運物流、現場安裝兩個工作包,在項目十大技術風險中位列前兩位,且世界范圍內沒有可借鑒的經驗。最終,項目部選擇了實報實銷價格模式,投入最精銳的管理資源,依靠精細的工作,最終抑制了風險,節約投資超過15億美元。
中國企業全面參與,積累了極地工程建設的寶貴經驗,為后續實施類似項目、擴大中俄油氣合作奠定了基礎
2017年12月8日,冒著零下36攝氏度的嚴寒,亞馬爾項目一期工程LNG裝船外運儀式在俄羅斯北極亞馬爾半島薩別塔港口隆重舉行,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臨現場祝賀。他在致辭中表示,正由于中國伙伴的實質性參與和精誠合作,才實現了我們共同的勝利。
事實一再證明,中方的投資、融資、市場是項目的決定性條件,中國石油集團總部、中油國際公司、俄羅斯公司始終把亞馬爾項目擺在重要位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亞馬爾LNG項目啟動之初,正是國際油價觸底之時,也是中油國際公司現金流最緊張時期。中國石油克服種種困難仍把項目所需資金列為必須保障的范圍。除此之外,俄羅斯公司和中油國際公司代表中國石油作為股東方,發揮自身優勢廣泛協調國內優質資源,積極促成了中方單位參與地質研究、北極鉆機制造、模塊建造、模塊廠監理、海運物流、7艘大型船舶建造、LNG運輸等工作。中國公司最終獲得的造船和貨物運輸等服務合同,累計創收超過12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中方各單位在積累經驗、培養人才、熟悉市場、創建關系等方面獲得了更有價值的回報。
國際級嚴格的監督檢查標準與中國企業特有的“大會戰”能力有效結合,為項目按計劃進度實施和節約投資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石油海洋工程公司因缺乏大型LNG項目建設經驗,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并不占優勢,但憑借頑強拼搏、不懈創新超預期完成首批模塊和追加工作量,技術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個新臺階,受到國際伙伴認可。
合作共贏“成全了你,也陶冶了我”。俄羅斯公司先后共有21名中方同事進入聯合公司工作,團隊秉持“踐行使命、敢于擔當、挑戰自我、永不說難”的工作理念取得了良好成績。
隨著油氣勘探開發不斷向極地、鹽下、深海挺進,合作、創新將繼續發揮主導作用。相比其他國際化的大公司,在大型項目的技術和管理運作方面,中國石油乃至參與項目建設的中國企業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亞馬爾項目的實踐表明,中國企業有實力和能力追趕一流。我們期待,通過和國際大石油公司攜手合作,中國企業定能在國際石油市場開拓更廣闊的天地,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增添新的動力。
來源: 中國石油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