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多措并舉穩市場 找準方向調結構——對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對照黨的十九大精神,觀察中國煤炭產業的發展,離“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相去甚遠。2016年隨著國家去產能“三去一降一補”政策措施的實施,煤炭市場企穩反彈,煤價一路上揚,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以來煤炭供給緊張,國家又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釋放先進產能、抑制煤價、穩定市場的措施。如何理性看待煤炭產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推動煤炭產業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實現高質量發展?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必須多措并舉穩市場、找準方向調結構。
看大勢,要戒浮戒躁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對于煤炭產業來講,進入新時代面臨著一系列新機遇、新要求、新挑戰,必須認清形勢、統一思想、戒浮戒躁,堅定信心、搶抓機遇、轉型發展。
(一)要認識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對煤炭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特別是對安全、環保、職業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達成了空前一致的社會共識。這對于煤炭產業來講,一方面指明了今后發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煤炭產業必須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安全發展的“安全路”,必須走清潔開采、清潔運輸、清潔利用的“環保路”,必須走節能減排、高效利用的“節能路”,必須走健康作業、舒適工作的“職業健康路”。
煤炭行業要適應新時代對環保、節能、安全、職業健康的新要求,必須進一步加大去產能的力度,堅定不移去不安全產能、不環保產能、劣質產能、低效產能;同時大力發展安全產能、環保產能、優質產能、高效產能,切實搞好企業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工作,推動企業駛入綠色發展、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
(二)要認識到,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煤炭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適應這個新變化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煤炭產業作為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動能轉換、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艱巨。
(三)要認識到,我國能源結構優化的進程為煤炭產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最后的戰略機遇期
我國國情是以煤為主,短期內一次能源結構中煤炭的主體地位無可撼動,但長遠看,煤炭終究被取代。這為煤炭產業的轉型發展留出了難得的最后戰略機遇期。對此,作為煤炭企業,必須保持清醒頭腦,用好這個機遇期,做好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大文章。
做出上述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1.煤炭是我國最豐富的能源資源,資源保障能力強。我國能源資源相對匱乏。已探明的儲量煤炭占世界的11%,原油占2.4%,天然氣占1.2%。其中,煤炭是我國最豐富的能源資源,占全國已查明能源資源儲量的94%左右,按照目前開發速度可以持續穩定地開發200年。我國能源供應,除煤炭外其它能源潛力不大,天然氣、核電、風電、水電、太陽能等發電量加起來約等于7億噸標準煤,相比2017年我國40多億噸煤的能源消耗是個小數。
2.煤炭是我國最經濟、最廉價的能源資源。從能源比價關系看,折算成同等發熱量價格,煤炭、天然氣、石油比價為1:5:11。煤炭是“窮人”的資源。
3.煤炭是最安全的能源資源。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看,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逐年快速上升。石油從1993年凈進口之后,2015年進口3.35億噸(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2017年石油進口4.2億噸,創歷史新高。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為67.4%、39%。
4.煤炭是最可靠的能源資源。從非化石能源替代能力看,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的比重僅能提高到20%左右。
5.煤炭是可以清潔利用的能源。從煤炭潔凈化發展看,隨著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技術日趨成熟和現代煤化工產業化發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將逐漸提高。
6.煤炭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尤其是化工生產中,煤炭不是燃料而是作為原料來使用的。因此,有人稱煤炭是“工業的糧食”,通過煤的綜合利用可以獲得重要化工原料,如以煤為原料可以制得水煤氣、焦炭、煤焦油等。特別焦炭是鋼鐵等行業的主要生產原料,被喻為鋼鐵工業的“基本食糧”。
(四)要認識到,我國經濟走出L型向上的發展趨勢將為煤炭產業更好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經歷了“四年寒冬”后,2016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煤炭市場企穩回暖。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由2015年12月最低的370元上漲到2017年底的570元,上漲了54%;具有國際煤炭市場風向標的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煤價由2016年1月最低的315元上漲到2017年底的790元,上漲了151%。特別是2016年9月以來,煤炭價格高位運行,秦皇島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維持在560-605元之間。
經濟學家預計2018年-2019年我國經濟將走出L型平線,轉而向上,經濟向上發展對于煤炭產業維持高位運行必將提供有效支撐。進入2018年以來,煤炭需求剛勁、煤炭價格堅挺也間接反映出我國經濟“平穩向上”的勢頭。預計,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將是我國煤炭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煤炭產業將向高質高效、安全健康方向發展。
從效益上看,2017年煤炭企業固定投資總額2648億元,同比減少12.3%,而全年煤炭產業實現利潤總額2959.3億元,同比增加290.5%,銷售利潤率達到了11.6%。從安全上看,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由2012年的1384人減至2017年的375人,下降72.9%,重特大事故起數由2012年的16起減至2017年的6起,下降62.5%,百萬噸死亡率由2012年的0.374減至2017年的0.106,下降71.7%。
可以說,在黨中央和國務院一系列促進煤炭產業脫困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科學實施和持續發力下,煤炭行業經過深度調整,“政策底”和“市場底”相繼形成,煤炭供需基本平衡,庫存趨于合理,收入穩定增加,價格理性回歸,盈利大幅提高,投資扭轉頹勢,安全基礎夯實,事故持續下降,煤炭產業高質高效、安全健康發展的態勢明顯,煤炭產業發展的基礎更牢、條件更好、能力更強。
但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影響煤炭產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世界經濟復蘇的持續性不確定、深層次問題未解決,如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不確定負面增大,金融市場動蕩風險加劇;國內經濟仍面臨著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經濟結構性矛盾問題突出,如供需矛盾突出,鋼鐵、煤炭等產能依然過剩,各產業鏈上下游發展不平衡,各產業內部組織結構、業務結構、產品結構嚴重趨同而創新驅動不足,投融資矛盾突出,稅費重和不公平問題突出等等。
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看,去產能主要是政府行政命令推動,市場化去杠桿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煤炭成本不降反升,補短板存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制約因素。加之煤炭產業長期投資欠賬、金融成本巨大、新舊問題交替,煤炭產業發展依然困難重重。
面對當前煤炭市場持續高位運行的發展勢頭,煤炭人不能心浮氣躁,好了傷疤忘了疼,再次陷入“市場好時無心轉型”的歷史誤區;面對改革發展路上的艱難險阻,煤炭人不能畏首畏尾,猶豫彷徨,必須不畏浮云遮望眼,以堅定的意志、完全的信心、持久的定力,堅定不移地走好轉型發展、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下好煤炭產業轉型升級這盤大棋。
去產能,要堅定不移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后我國經濟宏觀調控的主要政策和方向,對于煤炭行業來說,去產能仍然是首要任務。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宏觀調控的主線
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未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這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宏觀調控的主要政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2016-2017年主要抓的是去產能、去庫存,2018年開始隨著經濟L型企穩向上,政策的重心更多的著力于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未來三年“三大攻堅戰”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扶貧、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去杠桿,精準扶貧和污染防治是補短板,同時還要推動新一輪的改革,以理順機制、制定更加公開透明的規則,這就是在降制度成本。
煤炭行業必須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破”“立”“降”上下工夫。
(二)化解過剩產能仍然是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
盡管煤炭行業在持續不斷地去產能,但我國煤炭產能過剩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去產能仍然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煤炭行業持續不斷地推進落后產能的淘汰退出,累計關閉退出煤礦6100多處,退出產能8億噸。特別是2016-2017年全國關閉煤礦4000余處,煤礦數量由2015年的1.08萬處減至目前的6794處,去產能4.8億噸,超額完成了去產能4億噸的任務。
盡管我國去產能堅定不移、成效顯著,但煤炭產能依然過剩,去產能任務依然艱巨。我國煤炭產能超過55億噸,而煤炭消費量37-39億噸,扣除每年進口煤炭2億噸以上,總體上煤炭產能仍過剩15億噸。
(三)去產能的關鍵是去落后產能
煤炭落后產能是指不安全產能、不環保產能、低質劣質產能、低效產能、“僵尸”企業的無效產能。目前我國還有大量的落后產能煤礦,包括災害嚴重而暫無法確保安全的煤礦、開采高硫高灰煤的煤礦、煤炭發熱量低的煤礦、沒有實現機械化或機械化程度低的煤礦、長期停產停建的“僵尸”煤礦。
目前我國小煤礦數量仍占煤礦總數的46%,全國30萬噸以下煤礦3141處,9萬噸以下煤礦有1935處,這些小煤礦是制約煤炭產業轉型發展、高效發展、安全發展的短板。
就山西而言,全省停產停建煤礦280座,占全省煤礦數量的27.7%,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長期停產停建煤礦,有些煤礦已經超過10年沒有生產或建設,這些煤礦的無效產能長期占用了產能空間。
去不安全產能、不環保產能、低質劣質產能、低效產能、無效產能不僅是煤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而且可以為釋放先進產能提供發展空間,必須堅決推進、強力推進。
穩市場,要科學發力
2018年,煤炭價格高位運行將持續,煤炭市場上行風險和下行壓力并存,上行動力和下行杠桿欠缺,要穩住煤炭市場必須運用多種手段進行宏觀調控,持續推動煤炭產業轉型創新發展。
(一)抑制煤價不能不講條件增加產量
目前煤炭市場高位運行,煤價居高不下,化解產能和抑制煤價任務并存,當前主要是抑制煤價,抑制煤價的措施之一是釋放產能,但釋放產能不能不講條件,釋放產能總量不應該大于化解產能的總量,釋放產能主要是釋放先進產能。
抑制煤價宏觀政策不能隨意,頭腦不能發熱,市場不能無序,釋放產能也不應該是抑制煤價的唯一辦法,必須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制定出臺抑制煤價、控制煤價的措施,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調節使煤價在合理的范圍內波動。
(二)釋放產能不能“饑不擇食”觸碰“紅線”
目前,抑制煤價的主要政策就是釋放產能,但通過釋放產能抑制煤價的空間是有限的。釋放產能的措施主要是推動生產煤礦開足馬力生產、停產煤礦盡快恢復生產、建設煤礦加快建設盡快投產、非法產能煤礦完善手續盡快合法化、待關閉煤礦暫緩關閉等。
但無論哪種措施手段,都必須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做到依法依規。不能鼓勵超能力生產,不能讓停產整頓不到位或未經復產驗收煤礦組織生產,不能讓不符合條件的煤礦通過驗收投產,不能違背法律法規和政策讓非法煤礦合法化,更不能讓已經停產待關閉煤礦或已關閉煤礦死灰復燃。
目前煤價高位運行,各類煤礦都“蠢蠢欲動”,生產煤礦想“多出煤”,建設煤礦想“早出煤”,停產停建煤礦想“偷出煤”,煤礦在這種思想驅動下,極有可能非法違法違規組織生產。在近段時間,山西煤監局組織的煤礦安全監察中就發現非法違法違規生產現象,有些煤礦為逃避監管監察,白天按規定組織生產,晚上不顧一切開足馬力組織生產;有些停產煤礦明停暗開、只生產不整頓;有些煤礦利用隱蔽采場偷偷摸摸組織生產等等。這些煤礦都極易發生事故,地方政府及部門安全生產“壓力山大”。
政府不能為了抑制煤價、穩定市場而做“兩面派”,不能一面要求煤礦合法生產、守法經營,另一面又要求煤礦加足馬力組織生產;不能一面嚴禁地方煤礦超能力生產,另一面又要求大型國有企業最大限度釋放產能。不顧一切、違法違規、過度釋放產能,都會動搖政府和煤企去產能的決心。
要穩步有序釋放先進產能,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釋放先進產能,既要分區域區別對待,又要分煤種統籌協調;既要堅定推進產能結構優化的進程,又要穩定煤炭市場,不能造成煤炭價格大起大落。
(三)穩定市場不能單打獨斗“強按牛頭”
煤炭產業要發展,就必須化解過剩產能,必須抑制煤價,必須保證煤炭市場穩定,必須推動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在此過程中,切記要走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怪圈,一定要運用市場、法律、行政等多種手段、多種措施,加強宏觀調控、加快行政審批,確保煤炭產業持續健康安全發展。
穩定煤炭市場不僅要靠中央,還要靠地方;不僅政府有責任,企業也要有責任;不僅要穩定和保護國內市場,還要控制好煤炭進口。2012年以來,我國煤炭進口量保持在2億噸以上,近三年來進口煤持續增長,分別為2.0、2.3、2.7億噸。我國進口的煤炭主要是低質低價的褐煤,一定要限制進口,不能國內“去產能”,國外進口煤。近期我國進口煤應控制在2.5億噸以內,并逐步減少,給國內煤炭市場的先進產能騰出發展空間。
總的來說,就是要通過市場引導、規范操作、適度進口,穩定國內煤炭市場,給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調結構,要把握方向
調整產業結構是煤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要抓住煤炭行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大力推動煤炭產業轉型升級。
(一)調結構最根本的是轉變觀念
煤炭行業轉型發展必須轉變觀念、轉型產業、轉換機制,首要的是轉變觀念。要牢記“黃金十年”的痛,不忘“寒冬四年”的傷,深刻汲取“市場好時無心轉,市場差時無力轉”的教訓,下大決心轉方式、調結構,推進產業轉型發展。
轉型要先轉觀念,調結構要先調思想。要破除慣性思維,摒棄不想轉、不愿轉、怕擔風險的思想觀念,增強搶抓機遇、主動轉、加快轉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調結構首要的是產業內部轉型升級
煤炭企業要轉型發展,首先要從內部結構調整開始。要大力推進企業體制機制轉換,改進管控模式,消除運行障礙,進行流程再造。從轉變生產方式、內部管理方式、內部經營方式著手,特別是要大力推行扁平化管理,減層級、減機構、減崗位、減人員、去行政化,形成機構精簡、人員精干、管控有力、運行高效的新機制。
(三)調結構最關鍵的是要發展好循環產業鏈
煤炭產業轉型發展離不開煤,調整產業結構就要向上游、下游延伸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
煤炭產業鏈不是越長越好,而是看產業發展過程中能否“吃干榨盡”、持續循環。在此過程中,煤炭企業要不斷對產業鏈進行優化調整,由拉長延伸煤基產業鏈為主轉為以推進產業鏈條園區化、清潔循環發展為主,通過向氣、電、油、化工、建材等轉化和發展循環經濟等方式,實現產業園區協同融合發展。
煤炭企業不是越大越好,而要看是否是高效率企業、高質量發展企業,規模大、門類全、產值大只是企業“大”的標志,高質量、高效率、低能耗才是企業“強”的標志。煤炭企業要通過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提升產業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轉型,產業發展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質量效益式發展轉變。
(四)調結構最重要的是走專業化之路
調結構就是要調到能力最大化、作用最大化、優勢最大化,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路徑。
要推進煤炭產業重組。以構建“專業化+區域化”運營管理模式為主線,穩步推進同質、同類產業和業務的整合重組,打破體制壁壘,推進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優質資產集聚。
要從賣產品變為賣商品、賣配方、賣方案、賣技術、煤服務。在企業主導產業產品普遍過剩的情況下,以打造“能源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為統領,加大商業模式創新力度,發揮主業優勢,組建專業化公司,積極推進從提供產品轉向提供解決方案。在設備維修、工作面安撤等輔助業務方面組建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化隊伍,統一協調礦井維修、安撤工作。
要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干得好的就專業化干、集中精力干;干不好的,就抓住所有權,放開經營權,通過承包、托管、讓股等多種方式,交給更專業的、更有能力的團隊干。這樣才能實現用得好、管得好、干得好、贏得好。
(五)調結構更要推進資源整合、產業融合、戰略合作
要找準方向,持續穩步地推進產業、產融、業態、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產融結合、跨界融合、戰略合作。
當今世界,最優勢的資源是“整合資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最大的機會是“合作共贏”,成人達己,達己成人,在合作中做大做強。要推進同類整合。實施集約發展,穩步推進同質同類產業和業務重組,大力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破解相互降價,惡性競爭。
要推進產融結合。搭建新平臺,改變單純依賴銀行貸款的單一融資方式,大力推進資本證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進戰略合作者。
要推進跨界融合。積極引入新業態,創新“互聯網+煤炭”“互聯網+物資”等模式,搭建以交易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數據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線上服務體系,構建“云倉儲”平臺,為新舊動能轉化注入強勁動力。
要推進戰略合作。積極與省內外優勢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為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按照發展改革委等12部委《關于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推動有條件的煤炭企業之間實施兼并重組,支持發展煤電聯營,支持煤炭與煤化工企業兼并重組,支持煤炭與其他關聯產業企業兼并重組。
總之,要堅定我國煤炭產業發展的信心,在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引導下,堅定不移化解落后產能、釋放先進產能,運用市場、法律等多種手段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要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持續不斷推動我國煤炭產業持續平穩、高質高效、安全健康發展。
來源: 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
推薦閱讀: